黃燁:不變的育人初心
來源: 發布時間:2021-12-03 瀏覽次數:次自1933年以來,溫州大學
高舉“光大國族、造福人群”精神旗幟
立足浙南大地
培養了24萬余高素質人才
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溫州大學校友辦推出
“學長榜樣”系列訪談欄目
聚焦校友一往無前、不負韶華
的拼搏歲月
探尋校友成功背后的心路歷程
展現溫大人迎接挑戰、奉獻青春
的榜樣故事
希望激勵更多的溫大人
努力拼搏、奮發成才
傳承發揚“求學問是、敢為人先”
的校訓精神
校友簡介
黃燁,1964年出生于新疆奎屯市,1988年畢業于溫州師范學院(現溫州大學)英語專業。畢業后任教于樂清虹橋中學。1998年任樂清朝陽學校高中部校長,參與學校的創辦工作;2003年畢業于杭師院與澳大利亞合作辦學教育領導管理碩士研究生班,同年加盟新通國際,并參與創辦浙江新通外語專修學校和浙江新通華文學校并任校長;2008年參與創辦浙江楷博留學預科學院任院長;2012年任新通溫州分公司總經理。2016年任新通教育高級顧問。
“我這輩子做過許多事,但其實一直搞的還是教育。”2021年9月30日下午,在新通溫州分公司的辦公室里初見黃燁,他第一句話就這么說。他的辦公桌前擺放著供一家三口前來教育咨詢所坐的三張座椅,身后墻上則掛著偌大的寫有“知而為之,為而思之,思而求異”的字幅——這正是黃燁的座右銘,他認為,求知的過程在于實踐,實踐的過程在于思辨,思辨的過程在于創新求異。
異鄉求學
黃燁是新疆奎屯人,1985年,他作為當時溫大在新疆地區首批定向招生十人中的一員,從遙遠的新疆來到溫州師范專科學校(現溫州大學)。談及從新疆遠赴溫州這座城市求學的原因,黃燁笑著說:“起初因為家鄉新疆奎屯當地特別缺英語老師,來溫大可以學習英語,而且自己小時候也沒見過海,所以特別想來溫州這座沿海城市看看。”
想起當時的校園環境,黃燁陷入回憶之中。那會兒的溫師專坐落在九山湖畔,校園環境優美,隨處會有人在校園里采風。八個人擠在一間小小的宿舍里,即便生活設施相對貧乏,求學的日子也是充實且開心。
“在溫大我用了額外一年時間來補自己的英語短板。”這是黃燁在溫大求學時最難忘的一段經歷。當時讀英語專業的他,中學時卻是一名以數理化見長的理科生,因當地外語教學資源有限,英語并非是他的強項。入學沒多久,他便意識到在英語專業課學習上特別“吃力”,因此他主動向學校提出,在原本三年制的基礎上再讀一年。在溫大的第一年,他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補自己高中時沒有學過的英語語法。直到第二年,黃燁才以85級英語師范生的身份投入到正式的大學課程學習中,同班成績優異的王佳同學一直在課余時間給他學習上極大的幫助。“我當時的性子也比較固執,我不信英語會一直成為我的短板。”黃燁說。
“語言的學習,更要學會聽和說。”黃燁在英語的聽和說方面同樣存在著不少障礙,以至于他常常上課聽不懂,更不愿開口講。趙少華老師是當時外語學院為數不多出過國且與外國人共事過的口語聽力老師,他在課堂上發現黃燁遇到了比較大的學習障礙。趙老師從此堅持每周一和周六下午邀黃燁來家中,為他做英語口語聽力的一對一免費輔導,并鼓勵他多聽多說。趙老師說如果課堂上聽不懂,差距會越拉越大。提起恩師當年對自己學業上的幫助,黃燁至今感念不已。
“攝影是我在校園里培養的愛好,讓我結交了更多朋友。”談及自己大學的興趣愛好,黃燁面露笑容:“專業課的學習是有壓力的,攝影是能給我帶來輕松和快樂的一項愛好。”課余時間,他喜歡在校園和溫州這座歷史古城游走采風。黃燁笑稱,自己的攝影天賦還是被當時的團委書記錢建民挖掘開發出來的。在錢書記的不斷鼓勵下,他參與負責了溫州師范學院(1987年溫州師范專科學校已升格為溫州師范學院)院報為期兩年的攝影圖片供稿和編纂工作,還受錢書記委托成功組建了溫師院攝影協會,并出任會長,他的攝影作品曾獲溫州市攝影家協會一等獎等多項榮譽,也因此結識了葉君奮等溫州著名攝影家。
▲黃燁求學時期在校園九山湖畔留影
從教學到辦學
1988年,黃燁從溫師院畢業后,分配到溫州樂清虹橋中學任教英語。在樂清虹橋中學擔任班主任的十年時間里,他不斷在自己的課堂教學及管理中進行總結,提煉出屬于自己的一套課堂管理經驗。
黃燁提到了自己過去帶的班級中,實行的一套“讓學生管理學生,班級管理班級”的教學管理模式,這有別于當時其他班級傳統的“保姆式”的教學管理。“我的班級我要讓學生見到班主任像見到朋友,見到班長像見到班主任,班級的事情班長最大,班主任是班級以外的旁觀者和指導者。”他談及自己期望的班級管理模式時說道,用三個月組建一支強有力的班級學生管理團隊遠比班主任三年一手抓更行之有效。同時,在中學任教期間,他一有空便會四處借閱大量國內外教育理論刊物,這也大大啟發了他對國際教育的認識。
10年一線教學,黃燁積累了大量的教學管理經驗。1998年,他調入樂清朝陽學校,參與高中部的創建并任校長。當時整個虹橋鎮近3000名左右中考生,虹橋中學卻只能招收500名學生,黃燁說辦學初衷就是想讓當地更多的學生能進入高中讀書,不至于小小年紀就走向社會。談及這段辦學經歷,他說:“萬萬沒想到,這期間好幾次差點被逼到想跳樓的絕境。”
辦學初期,學校遇到的最大難題是資金問題。對于非本地人的黃燁來說,當時的月工資1000元的情況下,融資渠道有限,要籌集上百萬的辦學資金是擺在面前最大的挑戰。在社會各界的好友幫助下,最終籌得這筆辦學款項。當時他對愛人說:“一分一毛都是親朋好友無限的信任,我一定會用三年的努力來回報大家。”
當時的政策對于民辦高中的各項審批也異常嚴格,他四處奔波,前后耗時整整2年才辦齊各種手續,樂清朝陽中學高中部終于開辦。第一年學校便招收了200余名學生,后續辦學規模迅速擴大,緩解了當時虹橋鎮高中學生讀書難的問題。
“做校長從事教育管理工作讓我在更大的平臺上將自己的教育理念付諸實踐并接受檢驗。”黃燁在闡述自己從教學轉向辦學這一改變時說道。辦學期間,他尤其重視學校教師隊伍質量的建設,全力杜絕“愛拖堂”“占課補課”“授課效率低”等教學“毛病”,“當時我們有一條規定,一節課在規定45分鐘課時間內完成不了教學任務,需加班加點的老師,一律扣獎金。”1998年黃燁校長的這條教學鐵律一直延用到了今天新通教育的教學課堂。
談及近期“雙減”政策的實施推進,黃燁認為,這使得我國向國際化教育邁進一大步,目前各地教師輪崗制度的逐步推行,對教師的能力提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聯系自己多年前國內外訪學的經歷,他說:“在國外課堂上我們常發現,一個教英語的老師能夠和學生在體育課上玩轉籃球,教物理的老師反過來可以上英語課,我們也更傾向培養這類全科型的老師。”
加盟國際教育
2003年,在互相高度認可國際教學管理及學校經營的理念下,黃燁選擇加盟新通國際,先后創辦浙江新通外語專修學校和華文學校任校長。對于這一選擇,他說:“從中學教育到國際教育的30多年的工作經歷,不變的始終是育人樹人的初心。”
“讓我們的漢語‘走出去’。”這是浙江新通華文學校的創辦初衷。作為當時浙江省內首家面向歐美國家招生的漢語教學機構,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形式,華文學校都貼上了“中國標簽”。“當學到中國絲綢的時候,我們就帶海外學生去絲綢博物館,學到中國茶文化的時候,我們就去杭州龍井茶園戶外上課。”華文學校的這段辦學經歷,至今歷歷在目,他還記得2012年社會上掀起的“抵制日貨”潮,當時華文學校的6名日籍學生也引發社會關注,“我們立刻召開全校大會,從哲學辯證法角度與師生共同探討事件背后社會與個人之間的公共關系,并邀請法律機構來校召開講座,保障這部分學生的人身安全和個人權利。”
“讓地道外語教學‘走進來’。”2008年,秉持著要打造一所“小而精、出路多”的國際化學校的辦學理念,在新通留學有限公司的統一規劃指導下,黃燁創辦了浙江楷博新通留學預科學院,該校系當時浙江省內首家留學預科學院。由新通國際和美國教育集團KAPLAN合作組建,擁有完善的海外外語教學資源,這也是浙江省第一所專門為準備到英、美、澳、加拿大就讀的中國適齡學生“量身定做”課程的預科學院,旨在幫助中國學生作好出國前學術上和心理上的準備,緩解留學初期的環境不適應性。
▲2008年黃燁與美國教育集團KAPLAN籌措預科學院創建事宜
現任省內最大的出國留學服務公司教育板塊教育高級顧問,黃燁面對當前國內外的疫情形勢,針對國內部分學生赴國外留學“出不去”的窘境,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事實上,疫情也強化了國內孩子理性思考問題的能力,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過去許多家庭盲目出國熱的現象,許多孩子愿意靜下心來去思考這個問題。譬如一部分孩子會選擇推遲自己留學進程,并在原目標院校的選擇上再上一個層級,用國內一年能力提升課程來換取更優質的目標院校的offer。另外,也有一部分學生為了不想耽誤留學進程,選擇前往港澳院校或者到東南亞部分海外名校的分校完成前2個學年課程的修讀,這也同樣是一個理性的選擇。”
▲首批浙江楷博新通預科學院畢業班師生合影
(中間為院長黃燁)
對于出國留學,在黃燁看來:“當然不是崇洋媚外,我希望每個走出去的學生都能帶著知識技術回來,更好地建設祖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就是我們的榜樣。我們新通平均每年都會向外輸送近萬名學生,據統計其中有近98%的學生畢業后會選擇回到祖國。”
“不管是來新通留學規劃的學生,還是剛入職新通的新員工,我們都要求他們首先要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是黃燁言語間反復提及的字眼,他認為,相較于他們當時艱苦的求學環境,現在孩子的信息環境可謂翻天覆地,他們不缺信息,缺的是認識自己,一定要先認識“我是誰,我能干什么,我是從哪里來的,我要到哪里去”,才能及早發現自己的興趣和理想。
最后,黃燁不禁感慨自己從母校畢業已三十余載。近年來他積極嘗試通過溫州大學新通歐亞學院等教學合作項目,延續著與母校的緣分,因為無論是在中學教書辦學、還是走訪海內外從事國際教育工作,母校始終是他教育夢想的啟航地!
▲2018年溫大音樂學院與新通合作項目
▲2021年10月溫大外國語學院領導一行蒞臨新通總部參觀調研
Copyright ? 2022 溫州大學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捷點科技
溫大公眾號
溫大抖音號
校友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