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博:笨功夫就是真功夫
來源: 發布時間:2021-11-23 瀏覽次數:次編寫語
自1933年以來,溫州大學
高舉“光大國族、造福人群”精神旗幟
立足浙南大地
培養了24萬余高素質人才
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溫州大學校友辦推出
“學長榜樣”系列訪談欄目
聚焦校友一往無前、不負韶華
的拼搏歲月
探尋校友成功背后的心路歷程
展現溫大人迎接挑戰、奉獻青春
的榜樣故事
希望激勵更多的溫大人
努力拼搏、奮發成才
傳承發揚“求學問是、敢為人先”
的校訓精神
校友簡介
戴建博,1968年出生于永嘉縣巖坦鎮源頭村。1986年畢業于永嘉中學高中部,同年考入溫州師范學院(現溫州大學)生物系。1988年分配到永嘉縣橋頭鎮中學擔任生物老師,1992年離職經商?,F為深圳市締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從一名頑皮到接近頹廢的師范生,到一家國際、國內主要大品牌的電子科技產品主力ODM供應商,戴建博的成功人生,可謂是傾注了理想加勵志的砥礪,堅韌和務實的踐行。
大學校園,走在頹廢的邊緣
時光回溯到1986年的夏天,一輛四輪農用車從永嘉山區巖頭村出發,揚起灰塵,一路顛簸著駛向楠溪江下游的清水埠······車上坐著一位倔強的少年戴建博,他剛剛以優秀的成績,考上溫州師范學院(現溫州大學)生物系。能考上溫州師范學院,對于一個山區的孩子來說,本來是莫大的幸事,因為畢業包分配有工作,不需要干勞累的農活。但當年心高氣傲的他,對擺在面前的工作持無所謂的態度。他說自己很小的時候就有一顆不安分的心,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內心總有一種出人頭地的夢想。
或許就是這種不知珍惜的心理吧,聰明又頑皮的戴建博開始在學校里放浪形骸,逃課,在寢室里和同學打牌······第一個學年下來,戴建博成了標準的差生,據后來消息得知,他還上了系領導手中的那份“黑名單”,他所在的班級也是領導眼中的差班。幸運的是,第二年他遇到命運中很重要的兩個人。她們讓戴建博及時扭轉了這種頹唐狀態。一個是他的女朋友,也就是現在他的太太邱靈英。她是班里標準的優秀生,為人正直,待人親和,崇尚勞動。就是現在家庭條件好了,她仍然保持著節儉的習慣。這些都讓戴建博深有感觸,包括他后來堅持走實業之路,不求虛名的務實創業作風,無不受到邱靈英的影響。
另一個是新來的班主任許秀珍老師。戴建博現在回想起來,雖然那時候他們被稱之為“大學生”“天之驕子”。大部分老師都把他們當大人對待了,給予學生更大的空間和自由度。其實,他們還是十八九歲,心智未成熟的孩子,還需要管理和指導。許秀珍老師更像中學時期的班主任,開始管理大家的學業,關注大家的生活及思想動態,還保護了他們不受處分。
后來他們才知道,許老師對他們進行了一番鍥而不舍的教育和引導后,信心十足,跑到學校保衛科以自己的身份做擔保,保證86生物學生宿舍不再發生打牌賭博等現象。她是標準的紅二代,思想、行為都很正派,長期以來,給大家帶來了很多積極的影響。正是因為她們,戴建博從第二學年開始回到正常軌道,得以順利畢業。
而后的校園生活中,除了專業外,戴建博花了大量的時間練習樂器,和美術系的朋友談論色彩、美學,同時活躍在足球場,吟誦在詩歌的講壇,同時還經常跑到年輕的大學助教老師宿舍,不知天高地厚地談論哲學問題。這些看似憑興趣的東西,實際上讓他積累了一定的美學知識及審美能力。事實上,這些能力在后來的創業和工作中幫上了大忙??梢哉f,戴建博大學校園的經歷是非常寶貴的,他覺得即便是在今天,當年大學校園的那種環境也是不可多得的。
商海弄潮,遠赴深圳打拼
前幾年,網絡上有一封辭職信很有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當事人是一位女教師。戴建博畢業后分配到永嘉橋頭鎮中學教書。參加工作的前兩年,幾乎也是這個心境,略有不同的是,他想在這句話后面加一條:“人生這么長,我想多嘗試”。
上世紀80年代,經濟空前活躍。同時也是一個價值觀被撕裂的時代,所謂“造導彈不如賣茶葉蛋,手術刀不如理發刀”,反映的就是社會上存在的某些價值傾向。
當時的溫州,民營經濟已經熱火朝天,是全國關注的焦點城市。這里有一群像戴建博一樣不安分的人。他每天都能從電視、報刊中看到大量的民營企業家成功的報道。校園外欣欣向榮的經濟發展狀況,對比自己的未來將被固定下來,可以一眼望到退休的工作和生活,在戴建博內心形成了巨大的沖突。
1992年,戴建博下定決心,選擇了下海經商。剛開始的幾年并不順利。創業、失敗、打工、再創業,這些他都經歷過,尤其很多地方要請客、吃飯、送禮等,搞人際關系都不是他所擅長的,當時覺得蠻艱難,他很厭倦這種生活。
經過6年的打拼,1998年夏天,戴建博懷揣16萬元的積蓄和一張邊防證來到了深圳。
深圳的確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她是移民城市,都是外來人,粵語和普通話作為交流工具,在這里有同等的地位,這里很少有人際關系的繁文縟節,講究的是真誠、信譽和包括教師身份等象征知識的尊重。每個人的知識和勞動的價值,在這里能獲得公平的回報。她也是一座充滿活力、很漂亮的城市。戴建博第一次坐公交車經過深南大道的時候,寬闊的馬路,兩側繁花似錦的綠化帶,以及嶄新的高樓大廈,帶給他巨大的沖擊。瞬間他在心里感嘆,如果未來在這個城市,有屬于我自己的一番事業,此生足矣。
由于當時條件有限,戴建博跟親戚合租一套房子。用手上僅有的16萬元,開始了第一款產品開發。他們當時從事的是電子禮品行業。關鍵的有科技含量的零部件:芯片來自臺灣,顯示屏依靠外資公司或者國企,同行之間銷售渠道也大致相同,競爭的主要是產品的外觀及結構設計。而相對于同行來說,戴建博學生時代積累的美學知識以及審美能力,給了他足夠的自信。他們的產品在市場上很快脫穎而出。市場給予他們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回報。一切來得太快了,僅一年時間,戴建博購置了車子、房子,創建了公司。
踐行實業,在彷徨中崛起
“一切來得太快了!”戴建博形容當時自己面臨財富爆發的感觸。但他很快冷靜下來,開始思考一個問題,人生到底想要什么?觀照現實,他想了很多,他覺得這個問題很復雜。
由于禮品行業的特性,產品必須推陳出新。大約到了2009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出口業務影響很明顯。同時期,真正意義上的智能手機Iphone 4誕生了。智能手機對傳統的電子行業影響是很深刻的。如電子時鐘、計算器、固定電話機、游戲機等等,幾乎都被手機替代了,訂單斷崖式地減少。公司不可避免地迎來了低潮,也被迫迎來了轉型期。這個時期有些工廠為了維護規模,打腫臉充胖子,接下不合理低價的大訂單。也有些公司把工廠當作融資平臺,把融到的資金投入了房地產。后期政府的宏觀調控,直接導致了公司倒閉。當時出現了溫州老板跑路潮。幸運的是戴建博都沒參與,他做到了兩個字:務實。
有一段時期,戴建博非常郁悶,聽到周圍人說自己買了多少套房,資產漲了多少倍而洋洋自得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在原地踏步;也有人在資本市場搏得風生水起,他捫心自問沒有這方面的人脈和天賦;也有人談到電商銷售及互聯網思維的時候,戴建博聽得簡直是云里霧里······戴建博一度懷疑自己是否已經被時代淘汰了。
經過深思熟慮,戴建博逐漸清醒了。房地產本身不產生價值,漲價的背后是通脹,我們只要注意理財就好。資本炒的是公司的價值,而公司炒的是產品。至于互聯網銷售只是銷售渠道的變化,總得有人做出好產品。雖然時代的發展變化令人眼花繚亂,但只要老老實實回到產品生產上,才是熟悉和安全的發展門路。
到了2013年,戴建博他們終于迎來了第二次發展機會。2010年后,LED照明替換節能燈實行技術革新。本質上,LED燈具就是發光的電子產品。于是,對家居照明產品的操控技術以及產品的外形需求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同時電商的發展對線下銷售產生猛烈的沖擊。戴建博適時介入了可移動家居照明產品領域,設計開發團隊再次發揮了重大作用。通過3年的努力,他們成為國際、國內主要大品牌的主力ODM供應商(原始設計制造商)。
如今,戴建博一手創立的深圳市締軒科技有限公司,已成為擁有300多名員工的照明生產企業,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年產值達3億,銷售數據每年也都在刷新,成為了細分市場的冠軍,本地區的納稅大戶。戴建博自豪地宣告:今天,我們終于進入了主流市場,并且領先于同行。
在迎來掌聲和鮮花的背后,工作量和壓力是很大的,幾乎每天都會遇到新的問題,艱辛的工作只有自己知道。在公司的樓道里,最顯眼的位置上寫著這樣幾行字:解決問題的習慣,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積極的心態很重要,它能讓你到達一定的高度,并且逗留在那里。
戴建博記得,2014年整個下半年,因為客戶的需求,每周要開車從深圳到中山出差兩次,跟客戶確認產品的修改結果。一次次地修改,一次次被打回,整整改了6輪,7個月。沒有司機,他自己開車。不記得在虎門大橋那邊的休息站,站在路邊吃過多少次快餐。下半夜回到深圳的家里是很正常的事。那年他46歲,生活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他發現發展機遇來臨的時候,自己居然還能回到30歲前的工作狀態,內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走過知天命之年,戴建博最想把自己的工作心得告訴給年輕的學弟學妹們:很多事沒法走捷徑,笨功夫就是真功夫!
Copyright ? 2022 溫州大學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捷點科技
溫大公眾號
溫大抖音號
校友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