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骉:溫師專給了我勇氣和底氣
來源: 發布時間:2021-10-02 瀏覽次數:次編寫語
自1933年以來,溫州大學
高舉“光大國族、造福人群”精神旗幟
立足浙南大地
培養了23萬余高素質人才
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溫州大學校友辦推出
“學長榜樣”系列訪談欄目
聚焦校友一往無前、不負韶華
的拼搏歲月
探尋校友成功背后的心路歷程
展現溫大人迎接挑戰、奉獻青春
的榜樣故事
希望激勵更多的溫大人
努力拼搏、奮發成才
傳承發揚“求學問是、敢為人先”
的校訓精神
校友簡介
馬骉,1963年出生于寧波鄞縣,1982年畢業于溫州師范??茖W校(溫州大學前身),原為上海虹口區教師進修學院院長,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首屆運河特級校長。現為華東師范大學附屬杭州學校校長。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兼職碩士生導師、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兼職研究生導師、教育部“國培計劃”首批專家庫導師。全國語文報刊協會課堂教學分會會長,全國地市級教師教育協作會副會長。曾獲全國中青年語文教師課堂教學比賽第一名,上海市優秀園丁,上海市虹口區“拔尖人才”等榮譽稱號。
母校帶來的三個轉變
馬骉是寧波人,1979年考上溫州師范??茖W校(溫州大學前身)。我問年僅16歲的他來溫州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他朗然一笑:“我過不了語言關!”
“寧波人聽不懂溫州話很正常啊,我來溫州24年了,都不大聽得懂溫州話。”我附和著。
他笑起來:“不是,是聽不懂普通話,老師講課用普通話,我剛開始聽起來很吃力,甚至很多交流都要靠手勢。因為畢業后一直和溫州的緣分都在,我多次來溫州講課、交流,溫州話倒是學了不少,很多都聽得懂。”
他說,教他們“現代漢語”的蔡秀英老師,是他的普通話啟蒙人?!安汤蠋煯敃r40多歲,是典型的江南女子,普通話講得好,人又非常溫和。她叫我每天早上6點半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報紙和新聞摘要節目,不間斷地聽,用了一個學期,我就聽懂并會講普通話了。雖然期末我的現代漢語只考了67分,但蔡老師一點都沒看不起我,反倒很關照我這個班級年齡最小的男學生。記得有一次我扁桃體發炎了,心里怕得要死,是蔡老師陪我去看醫生,又給我送來藥,讓我感覺很溫暖。畢業后雖然相見寥寥,但我一直記得蔡老師對我的鼓勵和關愛?!?/span>
他說來到溫州的第二個轉變,就是眼界一下子打開了。“那時溫州和我們縣城比起來,已經非常開放了,我第一次聽到鄧麗君的歌曲、第一次看到那么多打扮時髦的年輕人、第一次通過彩色電視機看到女排打球,這對我沖擊非常大,似乎一下子打開了一個完全簇新的多姿多彩的世界!視野打開了,觀念也隨之轉變和開放,而這些與我日后語文教學和學校管理觀念的開放、思維的活躍有著密切的關聯?!?/span>
來到溫師專發生的第三個轉變,是行為方式的轉變。他沉在回憶里:“教我中學語文教學法的是侯百鵬老師,他也是中文系的系主任,他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可以說影響了我一生,他說教學的核心是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學生的健康成長才是教師真正的成功,這些話語至今都在我耳邊回響。還有教我們寫作的姜嘉鑣老師,教我們寫作一定要關注到人,人才是一切活動的中心。我已經當了40年老師了,如果說我現在還有一點點成績的話,那是溫師專一批潛心教學的老教授教給我的。”他謙虛地說。
“以侯老師為代表的溫師專的老教授,給我傳達的觀念就是‘課比天大!’什么是一堂好課?從學生的感覺角度來說,就是課前有所期待;課中感覺時間過得很快;課后留有不多的作業,卻留下不少的思考。我在溫師專讀書的時候,每到這些老師的課,就是有這種感覺。此后我教書多年,一直拿這個作為衡量好課的標準?!?/span>
因為上課好改變了命運
1982年,馬骉從溫師專畢業后,分配到寧波鄞縣(現鄞州區)一所中學教書。在教學中,他總秉承溫師專老師們的教法,在寧波工作的10多年間,因為課上得好,他得以從初中調到高中。
他回憶起1996年代表寧波市參加浙江省高中語文教學比賽的情景。當時他選上孫犁先生的《荷花淀》。試教時,他發現上課到20分鐘左右的時候,學生的眼神就開始渙散,他知道,這堂課上得并不成功。后來他靈機一動,請教了幾個學生:“請你們認真研讀這篇4500字的小說,說說最感興趣的是什么?”學生閱后說他們最感興趣的是戰爭年代這對夫妻的對話,說的居然是“人話”。這讓他豁然開朗:“我知道這節課該上什么了。其實學生閱讀的興趣點和疑惑點就是教學的起點。學生的需求就是教學的著眼點,這也是溫師專老教授授予我的教學觀,讓我受益無窮?!睉{著“請教了學生”這點,那次比賽他獲得了第一名。
1997年在秦皇島舉行的全國中青年語文教師課堂教學比賽中,他又獲得了第一名,這次比賽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因為當時在臺下聽課的有著名的教育家、上海建平中學校長馮恩洪,他非常欣賞馬骉的學識和上課風格。在更多的接觸后,他力邀馬老師加盟他們學校,擔任上海建平中學校長助理。后來,他還擔任上海建平世紀中學校長、上海市虹口區教師進修學院院長等職務。
他感慨地說:“從事了40年教育工作,我認為教育的功能,就是要發現、喚醒和激發學生天賦潛能,讓學生健康成長贏得未來。不管當老師還是當校長,我覺得從兒童立場出發辦教育是亙古不變的鐵律,尊重兒童的天性,維護兒童的權利,激發兒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提高兒童的社會適應性是辦學者的使命。學校的管理架構、課程設計、課堂改進和教師配備都要從‘兒童立場’這個原點出發去規劃,去設計,去實施?!?/span>
辦好老百姓身邊的平民學校
2017年,杭州市拱墅區區委區政府決定高標準打造一所九年制公辦學校,辦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該項目斥巨資、圈寶地,攜手華東師范大學,在全國公開遴選優秀掌舵人。馬骉聽到華東師范大學附屬杭州學校全國遴選校長的消息,內心掀起了波瀾。在上海20多年,看了無數好學校的樣貌,聽了無數好學校的經驗,他在心里有了一個好學校的模型。他從上海趕到杭州,因為閃光的履歷、耀眼的業績和卓越的理念和“我是學生的代言人”這句話,讓他成為華東師范大學附屬杭州學校的籌辦者、設計師和掌舵人。
馬骉說:“當時也有民辦學校以高薪向我伸來橄欖枝,但我的志向很堅定,公辦學校是我唯一的選擇。實事求是地說,目前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各種非常因素的影響下,遇到不少困難,需要有人去探索、去突破,甚至去‘冒險’,在微觀領域努力打造一所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的樣板校。”
“為了每個學生的充分成長”是這個學校的辦學價值觀。在馬骉看來,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學生,是從7周歲到15周歲,正處于生命的成長期。每個學生都有無限的可能性,讓每個學生在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得到健康的充分的成長,是學校的價值追求。華東師范大學附屬杭州學校甫一誕生,馬骉就明確地提出了“從兒童立場出發,為學生代言”的辦學原則。
他說:“辦一所中國最普通、最常見的九年一貫制公立學校,辦好一所老百姓身邊的平民學校,為之探索出一條符合教育規律又順應發展趨勢的路徑,是我的執著信念。如果能夠實現這個夢想,那我這一生就沒有白過。”
對于溫州大學師范類的學弟學妹,他最想說的是,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在實踐中“堅守規律、順應趨勢”,把每個學生的天賦都發揮出來,那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你就成功了。
他說,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過一段廣為流傳的話:“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真正的價值是一種啟蒙,一種喚醒,一種打開,一種點燃,一種開悟,一種得道……就是把一個人從蒙昧的狀態,帶入一個理性的狀態、理智的狀態,使他成為一個社會人,培育他豐富的內心世界,提高他的精神高度。他希望溫州大學師范類的學弟學妹們,堅守心中的理想,一生都去做那個“滿足學生成長需要,引領學生成功需求”的教育者。
Copyright ? 2022 溫州大學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捷點科技
溫大公眾號
溫大抖音號
校友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