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上獻:哪兒有勤奮,哪兒就有成功
來源: 發布時間:2021-07-18 瀏覽次數:次編寫語
為傳承發揚“求學問是,敢為人先”的溫州大學校訓精神,為挖掘溫大人迎接挑戰、奉獻青春的榜樣故事,溫州大學校友辦推出“校友之聲”校友系列訪談欄目,走進溫大優秀校友,聚焦他們的求學經歷和發展之路。希望校友分享人生經驗,凝聚校友情誼,沉淀校友價值,助力學校發展,激勵更多的溫州大學青年接續奮進,共促成長。
校友名片
李上獻
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
03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校友
李上獻,2003-2010年就讀于溫州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研究生,現任溫州科技職業學院教務處副處長 、“雙高辦”副主任。曾獲“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優秀共產黨員”“全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個人寄語:
近年來溫大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希望母校早日進入“雙一流”高校行列。對于學弟學妹們,我想說,如果人生是一場賽跑,大學正是彎道超越的時機。希望學弟學妹們珍惜大學的學習生活,成就更好的自己!
勤奮刻苦,考研上岸
回首自己的大學生活,李上獻校友娓娓道來:“2003年9月,我進入溫州師范學院法政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習,2007年考取溫州大學法政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法政學院第一屆研究生,后來學校機構調整劃入到馬克思主義學院)。”李上獻校友在回憶中重溫著那段美好的青蔥歲月,感觸頗深。他直言,溫州大學的7年學習時光是他人生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談及求學與就業的問題,李上獻校友袒露了自己當時的想法。“與很多同學一樣,大三時我便開始關注就業情況,當時我們思政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市場已處于相對飽和的狀態。我們班蒼南籍學生有8人,而那幾年蒼南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畢業生需求就2-3人。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們宿舍4人都做好了兩手準備,一邊學習考研知識,一邊準備教師考編。最終2人考上研究生(另一同學考上西南政法大學),2人考取當地教師編制。”
考研的時光最讓李上獻校友難忘!他說:“本科時最難忘的就是考研的那段經歷,同寢室4人每天泡在圖書館,早出晚歸。那段時間是我本科4年最充實的時光。” 研究生學習經歷同樣讓他感觸良多。“進入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后,學院對我們這一批學生極為重視。在學習上,學院給我們配備了全校最優秀的導師;在生活上,學院給予了我們極大的幫助,讓我們靜心思考、專心學習,大家都有種‘被捧在手心上的感覺’。多年后,我們那批畢業生仍然把這種‘愛’ 深深地烙在心中,傳遞給我們的學生、同事和身邊的人。”
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李上獻校友在溫大的7年時光,充實而愉悅,最終滿載而歸。李上獻校友豐富的大學經歷教會我們一個道理:求學之路必定是坎坷而艱辛的,唯有勤奮刻苦之人才能讓美好的理想照進現實。而大學正是一個奮勇拼搏的階段,我們都應把握當下,不負今朝。
堅定不移,敢做敢拼
談到專業的選擇,李上獻校友說道:“填高考志愿時,我是非常不情愿地填報了師范類高校,但在溫州大學求學期間,我非常有幸遇到了一大批‘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老師們,他們對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有著深刻的影響。老師們在無形中影響著我,使我更加堅定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的信念。我渴望同他們一樣用淵博的知識、高尚的品格教育學生,傳遞給一批又一批的學生滿滿的正能量。”李上獻校友回憶著過去,話語中滿是感激。他很感謝溫大的教師們對他的指導和幫助,從而照亮了他的人生之路,讓他對未來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和規劃。
工作后,溫大“求學問是,敢為人先”的校訓一直激勵著李上獻校友,無論身在何處,校訓一直指引著李上獻校友,給予他積極進取、勇于拼搏的人生態度,賦予他干事創業、創新開拓的激情。面對工作中的新問題、新情況,他始終滿懷信心,敢做敢拼,也正是這樣的精神,鑄就了李上獻校友今日的成功。
寄語學子,祝福母校
李上獻校友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表達了對溫大學子的真摯祝福與殷切期望。“在我讀高中時,老師常說‘再堅持堅持,等到了大學就輕松了’,這實則是老師善意的謊言。如果說人生是一場賽跑,大學階段正是彎道超越的最佳時機。希望學弟學妹們珍惜大學的學習生活,成就更好的自己。”大學并不是一個一昧沉溺于享樂的階段,我們應好好把握這一時期,揮灑汗水,奮勇拼搏,讓逝去的青春不留遺憾,亦讓我們的未來更加絢爛多彩。
李上獻校友也十分關心母校的近況,也祝福母校越來越好!“畢業后,我時刻關注著母校的發展,印象最深的是母校成為了“省市共建”高校,成功邁進省重點建設高校行列。近年來溫大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希望母校早日進入“雙一流”高校行列。”勤奮,是李上獻校友的成功秘訣,也是所有人向前走的必需品質。希望勤奮也能成為每一個溫大學子青春的姿態、生活的態度!勤奮的汗水揮灑之處,必將開出美麗的成功之花。
采訪手記
我非常有幸采訪到李老師,在與李老師的交談中,我可以時刻感受到李老師對母校的感恩之情!李老師在校期間的經歷,讓我受益匪淺!我也希望大家通過此篇采訪,也能受到啟發!
Copyright ? 2022 溫州大學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捷點科技
溫大公眾號
溫大抖音號
校友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