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他們因“紅楓繪本悅讀會”豐盈了生命
來源: 發布時間:2021-03-12 瀏覽次數:次校友簡介
黃玉芬,我校86級政治專業校友。溫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專職督學,浙師大心理學教育碩士。原溫州市繡山中學校長、溫州市實驗中學黨委書記,中學高級教師,中國陶行知研究會生命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是溫州市家庭教育講師團資深講師,也是溫州市親子閱讀推廣人。
林委,我校86級政治專業校友。浙江省“教育之江”教育評論員、溫州市清朗網絡宣講團宣講員、溫州市教育局官微攝影師。曾在溫州電視臺《萬家燈火》欄目任電視編導 6 年,大量教育攝影圖片刊登于浙江教育報、溫州教育網、溫州教育發布、溫州教育雜志、溫州日報、溫州晚報等教育相關媒體。
一本簡約的繪本,一個簡單的故事,卻足足講了兩個多小時,現場不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深深地沉浸在那生動而傷感的故事中,并通過交流與思考,讀懂其中所蘊含的意義……上周末,紅楓繪本悅讀會發起人黃玉芬與林委伉儷在鹿城區濱江黨群服務中心,為十幾個親子家庭舉辦了第253期繪本閱讀分享課,講述德國青少年文學獎特別貢獻獎獲得者尼古拉斯·海德巴赫創作的繪本《長大后,我要當海豹》。該繪本源自古老的愛爾蘭海豹人傳說。
“都說孩子需要陪伴,可書中的媽媽忍心離開孩子不再回來,到底想傳遞什么?”“每個人的成長都會遇到離別,每次離別就是一次成長,接受離別,學會長大。”從剛開始的不解到結束前的頓悟,在黃玉芬層層啟發式的引導與互動下,一位家長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林委在最后的分享中說:“一個人只要精神世界圓滿了,他(她)就無懼悲傷,哪怕是媽媽的訣別。海豹人媽媽回歸大海前講述的海底奇妙故事幫助兒子建立起一個圓滿的精神世界,小男孩因為有了對海洋世界的美好夢想,他將不會因為失去媽媽而感到痛苦和悲傷……” 他的分享更進一步提升了大家對生命的認知。夫妻倆的配合與默契,給本期悅讀會畫上圓滿的句號。
從2015年8月敞開自家客廳推廣繪本閱讀,到如今“互聯網+客廳教育”并舉,六年來,是什么讓兩位教育工作者鍥而不舍地堅持?“教育連環話”欄目記者和本期嘉賓做了一次對話。
接觸繪本,緣起生命教育。
訪談記錄
Q:做為中國陶行知研究會生命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生命教育是否是你接觸繪本的緣起?
黃玉芬:是的,2011年我開始接觸繪本,并在臺灣生命教育專家紀潔芳教授的引領下,走上了繪本生命教育的探索之路。
Q:不少家長認為繪本是小孩的圖畫書,翻開您的履歷“中學高級教師、校長、教育督學……”,為何您對這類圖畫書情有獨鐘?它在生命教育中是怎樣的一個載體?
黃玉芬:在接觸繪本前,我和很多家長一樣,沒有深入了解繪本的力量。學校的德育課通常以講道理、舉例子的形式進行,更多的是單向灌輸。繪本作為一個媒介,看似簡約但不簡單,它的故事帶入感很強,充滿生命的意涵,每個閱讀者都能以自己的精神內涵解構繪本,它可以淺淺地讀,也可以深深地悟,所以它可以讓人讀到100歲。那時我在溫州市繡山中學當校長,就把繪本引進了中學的課堂和講堂,引導班主任和年輕的老師率先讀繪本,用繪本上班會課和生命教育課。而我也漸漸習慣以繪本共讀,讓大家感受愛的溫暖和生命的美好及探討教育之道。
300期,有家庭追隨了五年
Q:后來你們又怎么想到要在自家客廳開設繪本悅讀會?“紅楓”有什么寓意嗎?
黃玉芬:2015年,我到北師大師從朱小蔓教授進行為期半年的訪學,其間每周五晚上,都會趕赴10公里之外的“彩悅生命讀書會”。在那里,我結識了一群對繪本閱讀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萌發了要把感受到的愛、美好與溫暖傳遞出去。當年8月22日,在先生和女兒的支持下,我們在自家客廳開啟了紅楓繪本悅讀會的公益悅讀之路。起名比較隨性,紅色和楓葉都是我喜歡的。紅楓代表著成熟與收獲,楓又音同我名字的芬,女兒在詩里說我們就是普普通通的“紅楓一家”。
Q:最初的客人都有哪些人,有多少個家庭參與,他們通過什么途徑報名的?
黃玉芬、林委:第一批客人是通過朋友圈報名,都是身邊的同事、親朋。隨后每個周末,就自然而然朋友帶朋友迎來了一批批的客人。客廳也不限于是一個優秀繪本故事共讀平臺,同時也成了一個追求生命智慧分享、探求生命成長密碼的園地,目前已舉辦了包括繪本悅讀和“紅楓生活慧”在內的各類主題活動近300期。沒有具體統計過有多少家庭來過,但有近二十個家庭一直跟隨了四五年。
線上線下,疫情期間沒有中斷
Q:現在客廳能坐得下嗎?疫情期間活動有受影響嗎?
林委:我家大概135平方米,在裝修時我就有在家開設文化沙龍的想法,盡量將裝修風格簡約化,大家可以席地而坐。客廳每期都能容納30~50人,雖然擠一點,但大家就像家人一樣敞開自己,自由表達、互相傾聽、包容理解……
黃玉芬:沒有影響,因為我們早在2016年就同步開始了線上的活動。去年疫情期間,一位來過客廳的武漢朋友建議進一步擴展線上,我們就從一周一次改為兩次,有兩個500人的微信群,全國各地的朋友都加入了。
Q:分享會上你們總是那么默契,有分工嗎?
黃玉芬:主講是我,先生林委泡茶、攝影,還會在每期悅讀會最后分享他的思考,因為他平時接觸傳統文化比較多,可從心學的角度看到問題的本質和核心。正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女兒林詩叢只要放假在家,也是悅讀會的主講人之一,她以年輕一代的視角又會帶給大家不同的新鮮感。
Q:每次的悅讀會你們都要準備多長時間?
黃玉芬:我起碼得做好幾天的準備工作,翻拍圖片、重新打字、收集資料、理清思路,還要制作成課件……我幾乎把業余時間都用在了繪本悅讀。
Q:聽說家里現在收藏了千余本精品繪本,這個過程并不容易,還記得家里的第一本繪本嗎?
黃玉芬:主題鮮明、文圖俱佳的獲獎作品是我首選的方向,圈子里的人脈資源我都用上,有段時間女兒在臺灣交流學習,每次帶回的禮物都是繪本。家里的第一本繪本是《我》,女兒讀初一時她給自己買的,當時我對這薄薄幾頁紙不以為然,沒想到原本不自信的女兒卻慢慢發生變化。到她讀高中后,我重新深讀該繪本,問她“當年是哪句話影響了你”,她說是書中“我喜歡我自己”,她開始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并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這件事深深影響了我。
對抗庸常,正在打磨課程體系
Q: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紅楓”客廳像一顆種子,豐盈了客人,也溫暖了自己。六年來你們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黃玉芬:一是對抗了庸常,給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生活方式,連女兒現在博士研究方向也是“文本圖像”,其中也包括繪本。二是共讀比一個人讀,更有內心的激蕩與能量場的傳遞,互動同時也帶給我啟發和深度,我們共同豐盈著對生命、生活的認知。讀繪本,看世界,品人生,感受美,持之以恒,潛移默化,春風化雨。讀著議著,對生命的感悟加深了,對生活的抱怨減少了,勇氣與智慧增添,幸福的滋味慢慢浮現……也許這就是我們多年堅持的理由。
Q:“紅楓”接下來還有什么規劃?
黃玉芬:普及性的公益分享之路我們會繼續,一個家庭的小客廳無法滿足旺盛的社會需求,去年疫情后我們從客廳走向了社區。但公益分享也不是沒有弊端,特別是線上的,沒有約束力,太隨性則難進入學習狀態。所以我們也在梳理這六年的積累,希望經過打磨能開設系統課程,比如圍繞一個“我”,同樣的自我認知,如何從不同的繪本來解讀等,讓大家有更深入的學習。
Copyright ? 2022 溫州大學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捷點科技
溫大公眾號
溫大抖音號
校友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