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中:從教學新人到院校管理人才
來源: 發布時間:2021-01-27 瀏覽次數:次自1933年以來,溫州大學
高舉“光大國族、造福人群”精神旗幟
立足浙南大地,培養了23萬余高素質人才
為溫州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溫州電視臺《溫州教育》欄目組特別策劃
“溫大校友風采”系列專題片《師者傳道錄》
以期展示他們在各自崗位上
勵精圖治默默奉獻的良好風范
本期一起來看
溫州市教師教育院院長 潘建中
個人名片
潘建中,1981年畢業于溫州大學前身溫州師專的物理系。先后在永嘉羅浮中學、溫州十四中、溫州八中 、溫州實驗中學和溫州中學5所學校擔任副校長、校長26年,以及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和溫州市教師教育院兩院的院長10年。
受學校影響走上教育之路
潘建中在進入溫大求學之前,受文革影響學習內容很少:物理學的是《三機一泵》,生物學的是《農業》,英語沒有老師就不開課。潘建中憑著這么一種原生態的狀態進入了大學學習。溫師專當時位于信河街大士門,即今溫州七中所在地。占地狹小,硬件設施簡陋,教育教學設施不完備。但是溫師專的老師們治學嚴謹,這種態度影響了潘建中40年的教育生涯。后來溫師專搬到學院路校區,與溫州大學“兩校合并、七校融合”。現在成為省部共建的重點高校,有三個學科進入了ESI全球前1%,對基礎教育的貢獻有目共睹(據統計,溫州大學培養了全市70%多的名校長、53%的特級教師和55%的名教師)。
從教學新人到院校管理人才
潘建中從溫師專物理系畢業后,在碧蓮中學任教。沒有多少參考資料,也沒有師徒結對或者高大上的名師工作室的引領,只憑著自己鉆研教材、琢磨每堂課的教學方式來設計教學,力求把知識清晰地邏輯化地呈現給學生,逐步養成嚴謹的教學特色。1984年走上副校長的崗位后,潘建中實事求是,不斷探索,把學校管理概括為“5+2”,即學校管理通常有經驗管理、制度規范和文化引領三個階段。羅浮中學的階段,屬于經驗管理階段,憑著校長管理團隊的人格經驗去管理。溫州十四中到八中的階段,屬于制度規范階段,依靠制度和機制促進學校發展,從人治走向法治,是基于規范的管理。溫州實驗中學和溫州中學的管理風格屬于文化引領。經過長期磨煉,潘建中先后成長為溫州市的首屆名校長和首屆教育名家,被評為“溫州市勞動模范”。
目前主要工作
建中先后在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和溫州市教師教育院工作。兩者分工有所區別:教研院側重于教學常規,質量提升,教育科研是教育行政部門的參謀部;教師院側重于教師專業發展和名師隊伍建設。在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方面,兩院殊途同歸。潘建中為之定位——為教師專業發展服務,為教育質量提升服務。
Copyright ? 2022 溫州大學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捷點科技
溫大公眾號
溫大抖音號
校友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