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自黎:打造公辦初中新樣態的資深校長
來源: 發布時間:2021-01-05 瀏覽次數:次
錢塘江畔有一所新學校的崛起,離不開一個核心人物。他深入現場,適應新環境,盡快熟悉學校發展的區域背景和辦學條件;他積極研究,與浙江大學教育學院專家團隊一道每月召開一次專家例會,進行學校的辦學方案的頂層設計;他精心構思,認真架構從學校章程到教師管理、教學管理、德育管理、行政后勤管理等九大方面80多項制度;他櫛風沐雨,幾乎每天都要帶著安全帽到工地察看現場,關注校建工程建設質量,密切注視工程進度,積極與建設方、設計方、監理方溝通,從未來使用者的角度為工程建設提出意見和建議;他招兵買馬,選賢納士,至今組建了一支由優秀應屆畢業生和優秀在職教師組成的100多人的教師隊伍;他篳路藍縷,篤志前行,謀定而動開拓學校新局面。
從單槍匹馬籌建學校,到今天一所全新樣態的公辦初中在錢塘江畔閃亮登場,歐自黎校長無疑就是這個核心人物。
校友:歐自黎
歐自黎,我校88級政教專業校友,2017年參加杭州市濱江區教育局面向全國公開招聘浙江大學教育學院附屬學校校長的考核,他成功入選并擔任該校校長、書記。參加工作30年來,他碩果累累。曾獲浙江省優秀教師、溫州市優秀教師、溫州市優秀共產黨員、溫州市名校長培養對象、杭州下城區教育名家、杭州市名校長培養對象、長三角名校長培養對象、浙江省首屆最具影響力法治教育人物等十多項榮譽稱號。
從“乳臭未干”到資深校長
他“出道”很早。學生時代刻苦勤勉,虛心向學,品學兼優,年年都被評為“三好學生”,曾被團中央授予“新長征突擊手”榮譽稱號。大學畢業后參加工作不久便提拔為校團委書記,繼而擔任學校政教主任。因為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工作業績突出,三年后又被提拔為當地一所完全中學的副校長,時年僅27歲,曾被譏為“乳臭未干”的校長。在當地擔任校長7年,經營過2所學校,他雷厲風行,廢寢忘食,全力以赴,穩步推進,著力抓好學校的安全、質量、師資和校建等方面工作,攻堅“義務教育普及驗收”工作,開展“教師工作績效量化考核”改革試點工作,取得了不菲的業績。
2004年8月,他以人才引進入杭,擔任杭州啟正中學校長,一干就是十年,取得不菲業績。調任杭州市風帆中學校長、書記后,他帶領全校師生重塑學校的核心理念,又是三年整。2017年,歐自黎校長與濱江結緣。
學者型校長恪守的5個教育信條
擔任校長以來,他一直認真踐行自己的教育人信念,秉持“不敷衍、不作弊、不畏難、不茍安”的工作態度努力工作。他每天堅持每天6:30前到校,堅持每天站立校門口迎候師生,堅持每天至少兩次教學巡視;堅持每天視導大課間活動;堅持每天聽課不少于兩節等等,為教師、學生和家長樹立表率,傳達正面能量。
熟悉他的人都說,歐自黎校長是一位學者型的校長。歐自黎認為,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教書育人有一體兩面,一面是“學而不厭”,另一面是“誨人不倦”。做教師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學而不厭,是欲立欲達;誨人不倦,是立人達人。學而后能教,教育者一定是一個愛學習,會學習的人。作為教育者,為接受當下和未來的挑戰,必須圍繞知識、技能、品格和學習力四個方面重新構建起新的教育學習系統。在從業生涯中,他積極克服校長事務繁重、工學矛盾突出的困難,報考浙江大學在職碩士,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學術視野,取得教育管理專業碩士學位。他喜歡藏書,收有文學、歷史、哲學、政治經濟、國際關系、教育學、心理學及古籍等圖書6000多冊和PDF版電子圖書5萬多冊。他酷愛閱讀,堅持每天閱讀至少1個小時。他還積極參與教育科學研究,主持過5個省、市級立項課題研究,出版專著1部,主編著作2部,參與編著著作4部,20多篇論文在省、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或獲獎。他堅持每天寫日記,至今已經撰寫了100多萬字。在教書育人過程中,他恪守5個教育信條:第一,遵循教育方法的第一條基本原則:觀察、研究、理解受教育者;第二,盡可能多地嚴格要求學生,盡可能多地尊重學生;第三,教是為了不教;第四,“少即是多”:學生通過較少而積極的學習而獲得更多的東西;第五,基礎永遠是最重要的,發展須在堅實基礎上。基本功: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應用。
他說:敬畏生命,敬畏使命,敬畏職責
人生而多艱,哪怕是在和平而富足的年代,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也有諸多不易,且不論災難、疾病和各種意外的存在。新冠疫情的襲擊,更是加深了人們對生命的認識。特別是今天我們已經進入“全面”發展的新時代,我們更要思考在新時代背景下教育的思維方式哪些根本性的變化。全面發展強調整體性思維方式,反映在教育里,不再只看一個點——升學率,而是要看鮮活的生命,就是要立足當下培養能適應現實和能迎接未來挑戰的人。所以,他引導全體師生和家長,學會敬畏生命,實施生命教育。
在學校建校伊始,他就把“生命教育”作為教育的一條主線,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他要讓孩子在初中三年的學習生涯中,根植五個生命成長的要素:安全、健康、奮斗、優秀、尊嚴。即確保身心安全第一,奠定健康的體魄基礎,淬煉終身奮斗的精神,確立優秀的人生標桿,享有尊嚴的品質生活。他積極引導家長和學校一起,積極建設確保孩子生命成長的8個環境:早餐(營養)環境 ,學校積極引導家長協力讓孩子吃好早餐;飲水環境,學校、家庭共同重視,引導孩子養成喝水的習慣;鍛煉環境,家校協作,督促孩子健康第一,每日必須運動;睡眠環境,家庭和學校要確保孩子的睡眠時間和質量;音樂環境,學校必須讓學生每天洋溢在充滿音樂的氛圍之中,家長也要營造一個充滿音樂的家庭環境;閱讀環境,家校共建,親子共讀,實施“千萬閱讀計劃”;活動環境,學校積極創設游戲環境(不是玩游戲);聲壓強度,學校必須安靜,家庭也必須安靜,家校都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背景噪聲不應該超過35分貝的學習環境。
打造公辦初中新樣態
作為一所新開辦的浙江大學教育學院附屬學校的校長,他落實浙江大學教育學院專家團隊設計的辦學方案,打造一所全新樣態的“新初中”: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辦學模式、新的教學機制、新的管理制度。有感于當下學校教育“目中無人”的頑疾,他從一開始就將“生命教育”作為這所學校的教育主線,讓學生成為學習者、探索者、合作者,重塑學校教育的“育人”初心,深耕“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情懷,謀求育人模式的機制層面上的新突破,努力回應“輕負高質”的教育訴求。
建立“U-S” 協作辦學機制。與浙江大學教育學院合作辦學,致力于探索“新型初中”教育范式,建立起一種新型的辦學機制:由專家團隊領銜,由大學教育研究者、一線資深教師共同組成學校發展專家團隊,對學校辦學提供相應支持;確立核心價值,確立目標一致、賦權承責、發揮所長三個主導原則;工作思路,倡導整全變革,根據綜合性的行動方案,讓宏觀和微觀的學校改進工作同步進行;運行機制,研究者在協作過程中提出基于行動研究的操作模式。從籌建學校至今三年,他依憑濱江區優越的用人環境,積極構筑附校教師隊伍的準入門檻,嚴格設置教師招聘的條件和要求,組建了一支由優秀應屆畢業生和優秀在職教師組成100多人的附校教師隊伍,每一位教師都是校長親自面談對接后進入專家考核程序。招聘教師,他有自己的用人標準:一看價值觀是否與學校同頻;二看是否具有奉獻精神;三看個人能力;四看是否有陋習。開展“PDS”培訓。他深知學校教育質量無法超越教師質量。一支由新大學生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在職教師組成的教師隊伍最迫切的就是通過教師專業發展培訓活動來凝聚團隊精神文化和提升學科能力。第一批教師招進來以后,他自己設計培訓方案,利用一個暑假的時間進行封閉式集訓。開校以后,則通過“三杯五功”以賽促培項目和“新雙五基本功”校本研修項目進行培訓。重點培養發展教師的人文關懷與傾聽能力、國際理解與溝通能力、技術融入與駕馭能力、資源集聚與轉化能力、生命自覺與更新能力。教師隊伍的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學科能力建設是核心。精神文化建設要抓住教師奉獻精神和愛心的培育。學科能力建設要圍繞學歷案的設計、課堂流程操作和課堂駕馭能力的提升、教師解題命題能力的培養來實施。開展生命教育。他主張要將生命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并根據專家團隊的意見,建立起學生教育的容錯機制:允許錯一次;建立起“自理、自愈、自強”的三自文化內核。他還創造性地提出建設生命教育的新型教學空間線下項目“生存訓練營”和生命與安全教育云應用系統項目(OTO線上課程)開展生命安全教育,親自設計了以生命護照為載體開展行善教育,感恩教育和落實“建立成長銀行”的專家方案,開展五育共融的“六一”生命日課習行課程。實施“雙鏈式”課程體系。他深入理解并積極推動“雙鏈式課程”構架,“雙鏈式課程”是以國家課程為中心,一頭鏈著以跨學科為特征的“交叉課程”,一頭鏈著以學科外延為特征的“拓展課程”,從而構成一個具有整體性、多樣性的課程內涵結構。對于國家課程,他帶領教師根據教育教學需要進行了適度的二次開發。一方面,梳理與提煉教材,對國家課程進行基于單元與主題的模塊化統整,部分學科通過完整的活動/經驗單元、教學主題/問題單元、學習項目/作業單元來組織課程;另一方面,在梳理必修基礎模塊的基礎上,設計國家課程的應用拓展模塊(選修)以及個性化模塊(挑戰性發展)的學習,供分層選修或班內個性化拓展。目前“交叉課程”已開設“汽車探究中心”和“木藝steam”。同時建立了科技類、人文類、藝體類、成長實踐類、全球勝任力類等五大類的拓展性課程。目前已經開出二十多門課程,每個課程基本有15-20個選修名額,兩個年級打通選課。融創課堂改革。他大刀闊斧地進行學習方式的變革,推進課堂形態的改革。提出了以課堂改革為支點,撬動學校全面發展的改革思路。融創課堂教學,就是融教于學,寓學于創。融創教學強調以學生為本,學為中心,讓學習得以發生,并以學習輸出為標志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形態。融創課堂的基本要素:一是學歷案。融創課堂是教師對教學圍繞四個問題的設計:去哪里?在哪里?怎么去?到了沒有?通過情境的創設和活動的設計,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載體是學歷案。學歷案的最顯著的特征是設計與活動。學歷案重視“教——學——評”一致。學歷案是融創課堂的實施前提,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教學設計能力。教師的專業性首先體現在教學的設計能力。二是學生學習力。通過班組文化的建設和學生的培訓(小老師培訓),提升學生的學習力和自主管理能力。三是課堂流程。學生的課前之學——獨學,課始之學——助學,課中之學——領學,課末之學——研學,課后之學——合學。主張先學后教,以學定教,順學而教,主學從教。四是班組文化的建設。融創課堂既重視學生學業的學習,更注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學習(社會和情感能力的培養)。建立家校融合育人機制。他認為在家校共融協同教育中,家庭與學校的關系不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也不是產品與消費的關系;而是在經營孩子教育這個事業中的“合伙人”,是經營教育學生(孩子)這個事業的利益共同體。因此,他帶領學校團隊開辦家長學院,打造全新家校合作方式,通過定期的問卷調查,線上線下雙輪驅動,定時間,定內容,有針對性的開展家庭教育系列講座,傳播學校教育理念,傳授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識。注重教育方法的指導,指導家長們怎樣有針對性、有效地進行教育,切實提高家長的家教水平,同時研制《家長研修手冊》,人手一冊,使用三年。建立閉環管理機制。他認為學校管理應該無死角,“學生到哪里,管理就要到哪里,評價也要跟到哪里”,管理的目的是為了育人。因此,學校要建立起如下的閉環管理機制:有布置,必有檢查;有檢查,必有反饋;有反饋,必有跟進。建立起一日一反思管理機制:管理團隊一日一反思,反思內容為:提煉一個亮點,一日之內學校教育教學中值得肯定和表揚的地方,弘揚正能量,為教師學生賦能;發現一個不足和值得反思的方面,查漏補缺。歷經兩年的實踐與探索,這所新學校的“新樣態”也已撩起面紗,呈現的學校樣態已經非同一般。這些與眾不同的新樣態呈現正在塑造著附校的發展“基因”。
歐校長的小課堂
為了讓“生命教育”落到實處,他開發了獨一無二的“六一”習行日課課程在全校推行。“六個一”:
?每日一理:一是每天整理家務,旨在通過做一些關乎個人生活的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整理書包、打理穿戴、洗漱碗筷、進行勞動意識的培養和勞動習慣、生活習慣的養成教育等;二是每天整理學習,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學習方法或思維方式的整理、選擇,或是借助思維工具進行學科知識脈絡的歸納與梳理,錯誤資源的整理等等;三是每天整理情緒,每天進行情緒管理。
?每日一跑:強調每天跑步1500米,強化身體鍛煉和意志力訓練。
?每日一讀:每天不少于一個小時的朗讀訓練及閱讀量的積累,實施三年千萬字閱讀計劃。
?每日一賞:每日進行藝術欣賞,旨在通過對中外名曲或傳世名畫或經典詩詞的鑒賞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態度、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
?每日一展:每日進行的班組文化和學生個人才藝的展示,旨在培養學生的合作、溝通能力和在公眾面前說話的能力。
?每日一省:“省”,是慎獨,是反省,每天通過填寫生命護照,進行美善許諾,撰寫感恩日記,反思一天的言行舉止,檢視自己的德性。
Copyright ? 2022 溫州大學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捷點科技
溫大公眾號
溫大抖音號
校友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