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祝水:溫州市政協(xié)副主席
來源: 發(fā)布時間:2012-06-01 瀏覽次數(shù):次時代推著我前行
——訪我校校友溫州市政協(xié)副主席戴祝水
采訪中,身為溫州市政協(xié)副主席和市總工會主席,戴祝水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都是時代推著我前行。他出生在困難時期,成長在動亂年代,求學階段正趕上“文革”,物質(zhì)的匱乏和環(huán)境的動蕩影響了他的整個青少年階段;而當他參加工作時,又恰逢改革開放,年輕的師范生被派到了重要的崗位上。“被逼著邊學邊做”,從區(qū)團委副書記、人民公社黨委書記、縣級黨政領導,到如今的市政協(xié)副主席。現(xiàn)在,他坐在這里,和我們分享過去在大學里的點點滴滴及走出校門后的酸甜苦辣。
動蕩時期默默無聞的學生
三十多年前的學生想讀書升學不是靠成績,而是看“工分”。生產(chǎn)大隊根據(jù)一位學生參加集體勞動所累積的時間,記下他該得的工分,然后從大隊報到公社,再由公社逐級上報,最后由縣里推薦上大學。戴祝水就是這樣被推薦上大學的。二十來歲的他從永嘉山區(qū)來到溫州師范學院讀書,打算做一名教書匠,“也許你們這一代人會覺得不可思議,那時我們學的專業(yè)不是自己選擇的,全都是組織分配的。”幸好,中文是他從小喜愛的專業(yè)。
1976年的中國正值 “文革”末期,也是戴祝水在溫州師范學院求學的最后一年,當時全國各地包括學校里都彌漫著浮躁動蕩的氣息。從農(nóng)村來的戴祝水此時已經(jīng)二十多歲,是正勞力了,永嘉老家的父母年紀大,父親身體尤其不好,戴祝水常常牽掛家里。而班上30多位同學,一半以上都在搞運動,無法靜下心來讀書,那時的他,顯得特別低調(diào)和默默無聞。“我其實不是一個內(nèi)向的人,之所以低調(diào)有兩個原因。”他感慨,“第一是因為家庭的因素,我深知父母送我來讀書很不容易,不能辜負他們;第二那時剛剛恢復學習,我身為師范生常常有如履薄冰的感覺,總想著將來不能誤人子弟。”因而,這位“工農(nóng)兵學員”特別珍惜在溫師院學習的機會,在別人搞運動的時候他卻到圖書館看書。他喜愛歷史,在校期間看了很多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方面的書。戴祝水一直想當一名教師,所以他養(yǎng)成了持續(xù)學習的習慣,甚至在工作了十幾年之后還去中央黨校學習———那已經(jīng)是九十年代初期的事了。
回憶起溫師院的恩師,有四位老師戴祝水記憶特別深刻:侯伯鵬是中文系的一位老師,侯老師總是拿一支粉筆,一邊來回踱步一邊講課,一節(jié)課很快就過去了,他是個很有內(nèi)涵的老師,講課卻非常淺顯易懂;陳炳源老師擅長詩詞歌賦,在古代文學方面給了同學們很大的幫助,戴祝水在永嘉任職期間還曾請他講過學;班主任李日臻老師有著慈母般的和藹可親;還有一位老師給了戴祝水許多人生啟迪,他就是當時溫師院的黨總支書記徐定法,徐書記經(jīng)常鼓勵學生積極要求進步。談起大學生活,戴祝水說二十多年前的事仿佛歷歷在目。
“歷史將我推向從政之路”
“我從未想過要從政,”戴祝水坦言,當時永嘉巖坦中學(初中)甚至已經(jīng)為他預留了崗位,他即將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后來因組織決定,1977年7月,剛剛從溫師院畢業(yè)的他,被安排到永嘉羅浮區(qū)負責共青團工作,自二十二歲踏上這個崗位,他一做就是六年。“當時我就是個毛頭小子,開會話都說不了幾句。”他告訴我們,有一次去參加一個村的黨員會議,一位年長且閱歷豐富的支部書記聲情并茂地講完話后對他說:這位年輕的駐村同志也說幾句吧。結(jié)果他真的只說了幾句,然后腦子就一片空白了。年輕的戴祝水深深地懂得,只有向有經(jīng)驗的同事、領導學習,才能不斷地完善自己,“就是不斷學不斷做,既然已經(jīng)被‘逼’上了這個位置,就只能咬緊牙關撐下去。”當時的共青團工作處于恢復階段,很多工作亟待完善,戴祝水他們就憑著一股熱情呼吁公社黨委要培養(yǎng)團委書記,抓農(nóng)村團組織建設。“后來,我們的青年突擊隊工作和團員活動都做得很出色,恢復工作也做得很好,這讓我很欣慰。”
畢業(yè)三十多年來,戴祝水的工作崗位變動很頻繁,但他始終牢記毛澤東同志的一句話:“我們共產(chǎn)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結(jié)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永嘉山區(qū)和沿海差異很大,蒼南省際交界社情復雜,平陽歷史悠久文化深厚,不同的地方特色不同,不同的崗位情況不同,工作方法不同,工作要求也不同。他說,不管到哪里,在什么崗位,干什么工作,只要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掌握內(nèi)情,依靠當?shù)馗刹咳罕姡湍芨珊霉ぷ鳎沙龀煽儭?/SPAN>
“做人低調(diào)示弱,做事高調(diào)逞強”,“看得起別人,別人自然也會真誠待你”,戴祝水如是說。在多種職位上任職過的他深知在不同位置上的人各有各的難處,因為了解,所以體諒。對下屬的工作他經(jīng)常指導和鼓勵,對下屬的疏忽他總是提醒但不指責。2007年3月市政協(xié)九屆一次會議上,他當選為溫州市政協(xié)副主席,這樣的一個角色要求他為黨委、政府提供真實可行的工作建議。同時他又是溫州市總工會主席,在這樣的位置上,他希望把工會建設成一個職工“思有歸處、勁有使處、樂有去處、苦有訴處”的地方,努力讓職工在心靈上有歸屬感,事業(yè)上有成就感,當權(quán)益受到侵犯的時候能想到找工會為自己說話,閑暇時間有一定的文化生活享受。
曾經(jīng)的中文系師范生走在今天這條道路上,已過不惑之年的戴祝水說:人總是被逼出來的。年輕的他也曾覺得什么都陌生,也有過大任壓身的感覺,而當他接過一個個重要的任務時,那個“逞強”的年輕人都認認真真去干了,不管其它。如他自己所說:時代推著我前行。(學生記者 夏靈犀)
載于《溫州大學報》2011年10月15日第94期
Copyright ? 2022 溫州大學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捷點科技
溫大公眾號
溫大抖音號
校友公眾號